如膠似漆的成語故事

拼音rú jiāo sì qī
基本解釋像膠和漆那樣黏結。形容感情熾烈;難舍難分。
出處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:“那張三和這婆惜,如膠似漆,夜去明來,街坊上的人也都知了。”
如膠似漆的典故
西漢時期,鄒陽與枚乘因吳王劉濞不聽他們的勸阻,就投靠梁孝王劉武。劉武的大臣公孫詭因為嫉妒他們的才能,就誣陷鄒陽,迫使劉武抓鄒陽。鄒陽在獄中給劉武寫了一封信,其中有“感于心,合于行,親如膠漆。”劉武深受感動釋放了他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如膠似漆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金戈鐵馬 | 《新五代史 李襲吉傳》:“金戈鐵馬,蹂踐于明時。” |
體恤入微 | 鄭觀應《盛世危言·女教》:“俄國特設教女收生院,凡胎前產后一切要癥,必須明白透澈,體恤入微。” |
目光短淺 | 周克芹《許茂和他的女兒們》第一章:“這位精明的莊稼人思前想后,竟得出了一個目光短淺的結論。” |
取長補短 | 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今滕絕長補短,將五十里也,猶可以為善國。” |
物腐蟲生 | 宋 蘇軾《范增論》:“物必先腐也,而后蟲生之;人必先疑也,而后讒入之。” |
先聲奪人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二十一年》:“軍志有之:先人有奪人之心,后人有待其衰。” |
可想而知 | 宋 王楙《野客叢書 漢唐俸祿》:“而郊以吟詩廢務,上官差官以攝其職,分其半祿,酸寒之狀,可想而知。” |
同心合力 | 《書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亂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 |
汗牛充棟 | 唐 柳宗元《文通先生陸給事墓表》:“其為書,處則充棟宇,出則汗牛馬。” |
通都大邑 | 唐 韓愈《守戒》:“今之通都大邑,介于屈強之間,而不知為備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