釜底抽薪的成語故事

拼音fǔ dǐ chōu xīn
基本解釋釜:鍋。薪:柴。在鍋底下抽出柴火。比喻從根上解決問題。也指暗中進行破壞。
出處漢 董卓《上何進書》:“臣聞揚湯止沸,莫若去薪。”
釜底抽薪的典故
北朝東魏大將侯景起兵反叛朝廷被打敗,就跑到南朝梁武帝蕭衍那里求救,蕭衍發兵給他,他進攻東魏失敗。東魏魏收給蕭衍寫了《為侯景判移梁朝文》,勸蕭衍對侯景這種人只能“抽薪止沸,剪草除根。”蕭衍不聽,侯景后來又背叛梁朝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釜底抽薪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緣慳分淺 | 明·西湖漁隱主人《歡喜冤家》第22回:“緣慳分淺,不獲再睹豐儀。” |
想望豐采 | 《明史·馮琦傳》:“數陳讜論,中外想望豐采,帝亦深眷倚。” |
顧后瞻前 | 《封神演義》第五三回:“你往我來,遭著兵刃命隨傾;顧后瞻前,錯了心神身不保。” |
動蕩不定 | 陶菊隱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》第77章:“粵系軍隊又侵入湘南,兩湖局勢也在動蕩不定中。” |
群龍無首 | 《周易 乾》:“用九,見群龍,無首,吉。” |
推三阻四 | 元 無名氏《鴛鴦被》第一折:“非是我推三、推三阻四;這事情應難、應難造次。” |
萬馬奔騰 | 宋 劉一止《水村一首示友人》:“秋光有盡意無盡,萬馬奔騰山作陣。” |
紛亂如麻 | |
走南闖北 | 老舍《龍須溝》第二幕:“這年月呀,女人尊貴啦,跟男人一樣可以走南闖北的。” |
絆腳石 | 毛澤東《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》:“至于蔣介石呢,他消極抗戰,積極反共,是人民抗戰的絆腳石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