匹夫無罪,懷璧其罪的成語故事

拼音pǐ fū wú zuì,huái bì qí zuì
基本解釋百姓本沒有罪,因身藏璧玉而獲罪。原指財寶能致禍。后亦比喻有才能、有理想而受害。
出處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桓公十年》:“匹夫無罪,懷璧其罪。”
匹夫無罪,懷璧其罪的典故
古代有個虞國民夫得到一塊寶玉,當時朝廷虞王想搜羅天下的奇珍異寶。民夫不想貢獻上去,后來人家勸他,說有諺語“匹夫無罪,懷璧其罪”,如果不交上去就會招致殺身之禍。民夫覺得有理,后悔當初,就趕忙把璧玉獻給虞王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匹夫無罪,懷璧其罪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卵與石斗 | 漢 焦贛《易林 艮之損》:“卵與石斗,麋碎無疑。” |
奉命惟謹 | 明 李東陽《先考贈少傅府君誥命碑陰記》:“東陽皆奉命惟謹。” |
習非成是 | 西漢 揚雄《法言 學行》:“習乎習,以習非之勝是,況習是之勝非乎?” |
過五關,斬六將 | |
樂道好古 | 《孔叢子·公儀》:“魯人有公儀體者,砥節(jié)厲行,樂道好古,恬于榮利,不事諸侯。” |
揚幡擂鼓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28回:“如今是揚幡擂鼓,弄至大家都知道了,都看見了。” |
驚心動魄 | 南朝 梁 鐘嶸《詩品》上卷:“文溫以麗,意悲而遠,驚心動魄,可謂幾乎一字千金。” |
肝膽過人 | |
汗牛充棟 | 唐 柳宗元《文通先生陸給事墓表》:“其為書,處則充棟宇,出則汗牛馬。” |
知其不可而為之 | 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子路宿于石門。晨門曰:‘奚自?’子路曰:‘自孔氏。’曰:‘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?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