始終如一的成語故事

拼音shǐ zhōng rú yī
基本解釋自始至終一個樣子。指能堅持;不間斷。
出處《梁書 到洽傳》:“明公儒學稽古,淳厚篤成,立身行道,終始如一。”
始終如一的典故
戰國末期,哲學家荀況在楚國做蘭陵令時,與楚國將領臨武召在趙孝成王面前議論用兵的要領,將領要做到“五權”與“三至”,采取軍事行動前要考慮慎之又慎,這種周密的態度一定要始終如一才能取得軍事上的勝利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始終如一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剛正不阿 |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一員官》:“濟南同知吳公,剛正不阿。” |
莫衷一是 | 清 吳趼人《痛史》第三回:“議論紛紛,莫衷一是。” |
望風撲影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51回:“蔣平道:‘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?不是望風撲影么?’” |
枝對葉比 | 唐獨孤及《檢校尚書吏部員外郎趙郡李公中集序》:“及其大壞也,儷偶章句,使枝對葉比,以八病四聲為梏拳,拳拳守之,如奉法令。” |
見多識廣 | 明 馮夢龍《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》:“還是大家寶眷,見多識廣,比男子漢眼力,到勝十倍。” |
存而不議 | 唐·獨孤及《仙掌銘并序》:“后代揭厲于玄蹤者,聆其風而駭之,或謂詼詭不經,存而不議。” |
舉重若輕 | 清 趙翼《甌北詩話》:“坡詩不尚雄杰一派,其絕人處,在乎議論英爽,筆鋒精銳,舉重若輕,讀之似不甚用力,而力已透十分。” |
勞民傷財 | 《元史 李元禮傳》:“而又勞民傷財,以奉土木。” |
動蕩不定 | 陶菊隱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》第77章:“粵系軍隊又侵入湘南,兩湖局勢也在動蕩不定中。” |
天之驕子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匈奴傳上》:“南有大漢,北有強胡。胡者,天之驕子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