枯木死灰的成語故事

拼音kū mù sǐ huī
基本解釋死灰:燃燒后余下的冷灰。身如枯木,心如死灰。比喻極其消極悲觀。
出處莊周《莊子 齊物論》:“形固可使如枯木,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?”
暫未找到成語枯木死灰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枯木死灰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隨行就市 | |
日甚一日 | 《新唐書 獨孤及傳》:“陛下豈遲疑于改作,逡巡于舊貫,使大議有所壅,而率土之患日甚一日?” |
明若觀火 | 《尚書 盤庚上》:“予若觀火。”宋 蔡沈集傳:“我視汝情,明若觀火。” |
慘不忍睹 | 清 黃小配《洪秀全演義》:“尸首堆積,慘不忍睹。” |
囊螢映雪 | 元 賈仲名《蕭淑蘭》第一折:“雖無汗馬眠霜苦,曾受囊螢映雪勞。” |
鷗鳥不下 | 戰國 鄭 列御寇《列子 黃帝》:“海上之人好漚鳥者,每旦之海上,從漚鳥游,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……明日之海上,漚鳥舞而不下也。” |
戒驕戒躁 | 毛澤東《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》:“戒驕戒躁,永遠保持謙虛進取的精神。” |
秋水伊人 | 《詩經 秦風 蒹葭》:“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;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 |
一指蔽目,不見泰山 | 謝覺哉《關于獨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體的事,不管好處多大,總是‘一指蔽目,不見泰山’。” |
舉世混濁 | 戰國楚·屈原《離騷》:“世混濁而不分兮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