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牛流馬的成語故事

拼音mù niú liú mǎ
基本解釋木制的牛馬形體、可行走的運輸器具。
出處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蜀志·諸葛亮傳》:“亮性長于巧思,損益連弩,木牛流馬,皆出其意。”
木牛流馬的典故
三國時期,諸葛亮六出祁山與司馬懿對陣,他偷偷在葫蘆谷中制造出木牛流馬,用這些木牛流馬運送軍糧,省去不少人力。司馬懿派人搶去幾匹,照樣造成2000匹投入運送軍糧,諸葛亮派王平率1000名精兵把這些木牛流馬連同軍糧搶回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木牛流馬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將計就計 | 元 李文蔚《張子房圯橋進履》:“將計就計,不好則說是好。” |
丑聲遠播 | 《宋書·盧陵孝獻王義真傳》:“咸陽之酷,丑聲遠播。” |
山雨欲來風滿樓 | 唐 許渾《咸陽城東樓》詩:“溪云初起日沉閣,山雨欲來風滿樓。” |
烏合之眾 | 管仲《管子》:“烏合之眾,初雖有歡,后必相吐,雖善不親也。” |
三人行,必有我師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述而》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,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 |
仰屋著書 | 《梁書·南平元襄王偉傳》:“下官歷觀世人,多有不好歡樂,乃仰眠床上,看屋梁而著書。千秋萬歲,誰傳此者。” |
拉大旗作虎皮 |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末編·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一戰線問題》:“首先應該掃蕩的,倒是拉大旗作虎皮,包著自己,去嚇唬別人。” |
巧上加巧 | |
供不應求 | 《茅盾選集 長春南關行》:“現在接受了南方六個單位的訂貨單,每天生產一至二噸,供不應求。” |
倦鳥知還 | 晉·陶潛《歸去來辭》:“云無心以出岫,鳥倦飛而知還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