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福自己的成語故事

拼音wēi fú zì jǐ
基本解釋威福:指賞罰。任賞任罰,自己一人說了算。比喻大權在握,獨斷專行。
出處《周書·尉遲迥傳》:“楊堅以凡庸之才,藉后父之勢,挾幼主而令天下,威福自己,賞罰無章,不臣之跡,暴于行路。”
威福自己的典故
南北朝時期,北周宣帝讓駙馬都尉尉遲迥駐守相州,楊堅輔佐幼主執政,他擔心尉遲迥權勢過大,于是挾幼主以令天下,威福自己,讓魏安公惇去取代尉遲迥。尉遲迥看出楊堅有稱帝的野心,于是殺掉派來的使者,舉起反楊堅的大旗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威福自己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使心用腹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32回:“至于貪淫縱欲,使心用腹,污穢人家女眷,沒有一個減等奪祿,或是妻子見報,陰中再不饒過。” |
沒顛沒倒 | 元 李行道《灰闌記》第二折:“你兩個都不為年紀老,怎么的便這般沒顛沒倒,對官司不分個真假,辨個清濁。” |
力小任重 | 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德薄而位尊,知小而謀大,力小而任重,鮮不及矣。” |
僧多粥少 | 王朔《浮出海面》:“國家有困難,僧多粥少,為國分憂嘛。” |
將功補過 | 《晉書 王敦傳》:“當令任不過分,役其所長,以功補過,要之將來。” |
進本退末 | 西漢 桓寬《鹽鐵論 本議》:“愿罷鹽鐵酒榷均輸,所以進本退末,廣利農業便也。” |
斷斷續續 |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34回:“只見水面上或一朵,或兩瓣,斷斷續續,皆有桃花。” |
夜深人靜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:“深夜人靜,為何叩門?” |
來蹤去跡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16卷:“陸婆向來也曉得兒子些來蹤去跡,今番殺人一事,定有干涉,只是不敢問他,卻也懷著鬼胎。” |
夫唱婦隨 | 《關尹子 三極》:“天下之理,夫者唱,婦者隨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