曲突徙薪的成語故事

拼音qū tū xǐ xīn
基本解釋把煙囪改為彎的;把柴草移開。
出處東漢 班固《漢書 霍光傳》:“曲突徙薪無恩澤,焦頭爛額為上客。”
曲突徙薪的典故
古時候,有一戶人家建了一棟房子,許多鄰居和親友都前來祝賀,人們紛紛稱贊這房子造得好。主人聽了十分高興。但是有一位客人,卻誠心誠意地向主人提出:“您家廚房里的煙囪是從灶膛上端筆直通上去的,這樣,灶膛的火很容易飛出煙囪,落到房頂上引起火災。您最好改一改,在灶膛與煙囪之間加一段彎曲的通道。這樣就安全多了。”(即“曲突”,突:煙囪。)頓了一頓,這個客人又說:“您在灶門前堆了那么多的柴草,這樣也很危險,還是搬遠一點好。”(即“徙薪”,徙:移動,搬遷,薪:柴草。)
主人聽了以后,認為這個客人是故意找茬出他的洋相,心里很不高興。當然,也就談不上認真采納這些意見了。
過了幾天,這棟新房果然由于廚房的毛病起火了,左鄰右舍,齊心協力,拼命搶救,才把火撲滅了。主人為了酬謝幫忙救火的人,專門擺了酒席,并把被火燒得焦頭爛額的人請到上座入席。惟獨沒有請那位提出忠告的人。這就叫作:焦頭爛額座上賓,曲突徙薪靠邊站。
這時,有人提醒主人:“您把幫助救火的人都請來了,可為什么不請那位建議您改砌煙囪,搬開柴草的人呢?如果您當初聽了那位客人的勸告,就不會發生這場火災了。現在,是論功而請客,怎么能不請對您提出忠告的人,而請在救火時被燒得焦頭爛額的人坐在上席呢?”主人聽了以后,幡然醒悟,連忙把當初那位提出忠告的人請了來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曲突徙薪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離題萬里 | 毛澤東《反對黨八股》:“其結果,往往是‘下筆千言,離題萬里’,仿佛像個才子,實則到處害人。” |
取長補短 | 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今滕絕長補短,將五十里也,猶可以為善國。” |
日日夜夜 | 洪深《青龍潭》第二幕:“這里,劉秀三日日夜夜的車水,車的暈倒在水車上。” |
野心勃勃 | 清 陳天華《獅子吼》:“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,就想把世界各國盡歸他的字下。” |
止沸益薪 | 明·李贄《為黃安二上人書》之三:“對高潔人談高潔,已為止沸益薪,況高潔十倍哉!” |
野沒遺賢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那爺爺圣武神文,英明仁孝,真個朝無幸位,野沒遺賢。” |
穩操勝券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平原君傳》:“且虞卿操其兩權,事成,操右券以責。” |
語短情長 | 袁鷹《悲歡·深深的懷念》:“‘人民,真是太偉大了!’這句語短情長的衷心贊嘆,我想,是足以代表所有長征戰士的心意的。” |
偃旗息鼓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蜀志 趙云傳》:“成都既定,以云為翊軍將軍。”裴松之注引《趙云別傳》:“云入營,更大開門,偃旗息鼓,公軍疑云有伏兵,引去。” |
昂藏七尺 | 明 汪廷訥《種玉記 奇術》:“天付昂藏七尺軀,尋章摘句懶攻儒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