棄子逐妻的成語故事

拼音qì zǐ zhú qī
基本解釋棄:拋棄;逐:驅趕。拋棄子女趕走妻子。形容百姓生活困苦,妻離子散。
出處唐·韓愈《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》:“上恩雖宏,下困猶甚,至聞有棄子逐妻以求口食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棄子逐妻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棄子逐妻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落葉歸根 | 明 王世貞《鳴鳳記》第38出:“落葉歸根,豐城劍回。” |
形影相顧 | 《晉書·桓溫傳》:“省之惋愕,不解所由,形影相顧,隕越無地?!?/td> |
易子而教 | |
前瞻后顧 | 清·梁章鉅《歸田瑣記·七十致仕》:“死期將至,尚留金紫之班,而必至日暮途遠,夜行不休,前瞻后顧,無所棲歸,不亦太可憐乎!” |
遁世離俗 | 《楚辭·九章·悲回風》“望大河之洲渚兮,悲申徒之抗跡”漢·王逸注:“申徒狄也,遇暗君遁世離俗,自擁石赴河,故言抗跡也?!?/td> |
謙受益,滿招損 | 明·沈采《千金記·延訪》:“謙受益,滿招損。” |
玉卮無當 | 先秦 韓非《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》:“今有白玉之卮而無當,有瓦卮而有當,君渴將何以飲?” |
東扶西倒 | 宋 楊萬里《過南蕩》詩:“笑殺槿籬能耐事,東扶西倒野酴醿。” |
花言巧語 |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20卷:“巧言,即所謂花言巧語,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是也?!?/td> |
酒后茶余 | 魯迅《而已集 黃花節的雜感》:“從別的地方--如北京,南京,我的故鄉--的例子推想起來,當時大概有若干人痛惜,若干人快意,若干人沒有什么意見,若干人當作酒后茶余的談助的罷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