織當訪婢的成語故事

拼音zhī dāng fǎng bì
基本解釋比喻辦事應該向內行請教。
出處《宋書·沈慶之傳》:“治國如治家,耕當問奴,織當訪婢。陛下今欲伐國,而與白面書生謀之,事何由濟?”
織當訪婢的典故
南北朝時期,宋文帝要向北方擴展疆土,派王云謨等人督師北伐,沈慶之一再向文帝規勸,力陳以前北伐失敗的教訓,文帝很掃興,便叫幾個文官與他爭辯出兵事宜。沈慶之說治國與治家一樣,耕當問奴,織當訪婢,跟白面書生說這些沒有用的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織當訪婢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焦頭爛額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霍光傳》:“令論功而清賓,曲突徙薪亡恩澤,焦頭爛額為上客耶?” |
前因后果 | 梁 蕭子顯《南齊書 高逸傳論》:“史臣曰:‘今樹以前因,報以后果,業行交酬,連瑣相襲。’” |
望風撲影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51回:“蔣平道:‘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?不是望風撲影么?’” |
富貴驕人 | 《陳書 魯悉達傳》:“悉達雖仗義任俠,不以富貴驕人。” |
揮霍無度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102回:“因為兒子豹英一向揮霍無度,不敢交與他。” |
臭名遠揚 | 《宋書 劉義真傳》:“案車騎將軍義真,兇惡之性,爰自稚弱,咸陽之酷,臭聲遠播。” |
曉以大義 | 吳玉章《從甲午戰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》第十四篇:“林時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,合欲曉以大義。” |
學而時習之 | 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子曰:‘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!” |
謙受益,滿招損 | 明·沈采《千金記·延訪》:“謙受益,滿招損。” |
肝膽過人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