秉笏披袍的成語故事

拼音bǐng hù pī páo
基本解釋秉:執(zhí)持;笏:古代大臣上朝時拿著的手板;披袍:身穿官服。比喻作官。
出處明·無名氏《破風(fēng)詩》第二折:“圣朝輔佐必良才,野有賢人久困埋,今朝察訪當(dāng)推舉,秉笏披袍拜御階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秉笏披袍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秉笏披袍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國中之國 | 陶菊隱《北洋軍閥統(tǒng)治時期史話》第六章:“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‘國中之國’,中國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領(lǐng)土上舉行愛國運動,無不恨恨不已。” |
清清楚楚 |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36回:“又見世南生得清清楚楚,弱不勝衣,故憨憨的只管貪看。” |
疑鄰盜斧 | 戰(zhàn)國·鄭·列御寇《列子·說符》:“人有亡斧者,意其鄰之子。視其行步,竊斧也;顏色,竊斧也;言語,竊斧也;動作態(tài)度,無為而不竊斧也。” |
費盡心機 | 宋 戴復(fù)古《石屏集 論詩絕句》:“有時勿得驚人句,費盡心機做不成。” |
篤近舉遠(yuǎn) | 唐·韓愈《原人》:“故圣人一視而同仁,篤近而舉遠(yuǎn)。” |
頓挫抑揚 | 宋 魏慶之《詩人玉屑 靖節(jié) 休齋論〈歸去來辭〉》:“陶淵明罷彭澤令,賦《歸去來》,而自命曰辭。迨今人歌之,頓挫抑揚,自協(xié)聲律,蓋其詞高甚。” |
壽元無量 | 元·吳昌齡《東坡夢》第四折:“爇龍涎一炷透蒼穹,祝吾生壽元無量。” |
反面無情 | 明 邵璨《香囊記》:“他也是一個君主,恐怕反面無情,那時節(jié)悔之晚矣!” |
挖空心思 | 清 俞萬春《蕩寇志》:“今此賊挖空心思,用到如許密計,圖我安如泰山之鄆城。” |
語短情長 | 袁鷹《悲歡·深深的懷念》:“‘人民,真是太偉大了!’這句語短情長的衷心贊嘆,我想,是足以代表所有長征戰(zhàn)士的心意的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