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側自安的成語故事

拼音fǎn cè zì ān
基本解釋反側:翻來覆去不能入睡,心神不安。形容心神不安的人自然而然地安下心去。指安撫人心的措施很奏效。
出處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光武帝紀》:“光武不省,會諸將軍燒之,曰:‘令反側子自安。’”
反側自安的典故
東漢初年,光武帝劉秀率軍圍攻邯鄲城,攻破邯鄲后,殺死守將王郎。在收到的各種文書中,其中有許多與王郎交往密切的官吏上書毀謗的文書數千篇。光武帝很不高興,就率手下大將將這些文書全部燒掉,并說:“令反側子自安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反側自安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草衣木食 | 元 關漢卿《望江亭》第一折:“這出家無過草衣木食,熬枯受淡。” |
旁若無人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刺客列傳》:“高漸離擊筑,荊柯和而歌于市中,相樂也,已而相泣,旁若無人者。” |
旦夕之間 | 漢·無名氏《焦仲卿妻》:“蒲葦一時紉,便作旦夕間。” |
羅掘一空 | 蔡東藩、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30回:“是時寧城已羅掘一空,急切不得巨款,沒奈何任他所為。” |
陌路相逢 | 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傳》第八回:“我與你家小姐陌路相逢,欲言恩,恩深難言;欲言情,又無情可言。” |
志滿意得 | 宋 陸九淵《與劉伯協書》:“當無道時,小人在位,君子在野,小人志得意滿,君子阨窮禍患,甚者在囹圄,伏刀鋸、投荒裔。” |
丑聲遠播 | 《宋書·盧陵孝獻王義真傳》:“咸陽之酷,丑聲遠播。” |
物腐蟲生 | 宋 蘇軾《范增論》:“物必先腐也,而后蟲生之;人必先疑也,而后讒入之。” |
材輕德薄 | 宋 朱熹《論臧否所部守臣狀》:“熹委是材輕德薄,不足取信,豈復更敢臧否人物。” |
來蹤去跡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16卷:“陸婆向來也曉得兒子些來蹤去跡,今番殺人一事,定有干涉,只是不敢問他,卻也懷著鬼胎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