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心疾首的成語故事

拼音tòng xīn jí shǒu
基本解釋傷心而且頭痛。形容傷心痛恨到了極點。疾首:頭痛。
出處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成公十三年》:“諸侯備聞此言,斯是用痛心疾首,昵就寡人。”
痛心疾首的典故
春秋時,秦國和晉國有婚姻關系,秦穆公又曾三次替晉國安定君位。但由于兩國國境想接,雙方都要發展自己的勢力,所以仍不免發生沖突。
晉歷公即位后,因邊界糾紛,兩國君王在令狐訂立盟約。但秦桓公回國后,立刻背叛盟約,偷偷去和楚國結盟。同時強令晉國和秦國一起進攻秦國邊界的小國白狄,晉國答應后,秦國又派人偷偷告訴白狄說:“晉國要攻打你們。”白狄和楚國都看穿了秦國的用心,痛恨秦國背信棄義,于是將秦國的所作所為告訴了晉國。晉國于是聯合諸侯之兵迎戰秦國,同時派呂相去和秦國絕交,說:“各國諸侯如今都知道秦國惟利是圖,不守信用,所以都痛心疾首,都要和晉國親近友好。現在我們陳兵以待,如果秦國和我們盟誓,則可退諸侯之兵,否則,我們各諸侯國將共同對付秦國。”
一個月以后,兩軍交戰,秦國大敗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痛心疾首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春風化雨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盡心上》:“有如時雨化之者。” |
轍鮒之急 |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外物篇》:“車轍中有鮒魚焉,曰‘我東海之波臣也,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!’” |
推三阻四 | 元 無名氏《鴛鴦被》第一折:“非是我推三、推三阻四;這事情應難、應難造次。” |
命與仇謀 |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命與仇謀,取敗幾時。” |
骨肉之親 | 閩劇《釵頭鳳》:“千不念萬不念要念舅父,伊和娘親姐弟骨肉之親。” |
三三兩兩 | 南宋 郭茂倩《樂府詩集 清商曲辭四 嬌女詩》:“行不獨自去,三三兩兩俱。” |
陽春白雪 | 戰國 楚 宋玉《對楚王問》:“其為《陽阿》、《薤露》,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,其為《陽春》、《白雪》,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。” |
地大物博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:“又因江南地大物博,差使很多,大非別省可比。” |
一竅不通 | 戰國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 過理》:“殺比干而視其心,不適也。孔子聞之曰:‘其竅通,則比干不死矣。’”高誘注:“紂性不仁,心不通,安于為惡,殺比干,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干不見殺也。” |
鳳協鸞和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