剪須和藥的成語故事

拼音jiǎn xū huò yào
基本解釋須:胡須;和:混和,拌。剪掉胡須拌藥。比喻上級體恤下屬。
出處《新唐書·李勣傳》:“帝乃自剪須以和藥,及愈入謝,頓首流血。”
剪須和藥的典故
唐朝初年,李勣忠心效力朝廷,皇帝認為他是一個可托付大事的人。一次李勣生了重病,醫(yī)生說要用胡須作藥引。皇帝立即自剪胡須給他當(dāng)藥引和藥,不久李勣病愈入朝拜謝,磕頭磕到流血。皇帝說:“這沒什么,我是在為江山社稷考慮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剪須和藥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大名鼎鼎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24回:“你一到京打聽人家,像他這樣大名鼎鼎,還怕有不曉得的。” |
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 | 元·許名奎《忍經(jīng)》:“堯夫解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” |
出師無名 | 《新唐書·東夷傳·高麗》:“莫離支殺君,虐用其下如檴阱,怨痛溢道,我出師無名哉?” |
敵眾我寡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,寡固不可以敵眾,弱固不可以敵強。” |
彬彬有禮 |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83回:“喚出他兩個兒子,兄先弟后,彬彬有禮。” |
翻箱倒柜 | 明 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:“翻箱倒籠,滿屋尋一個遍,那有些影兒。” |
裾馬襟牛 | 唐韓愈《符讀書城南》詩:“人不通古今,馬牛而襟裾。” |
褒善貶惡 | 宋 邵博《聞見后錄》第21卷:“惟有三四寸竹管子,向口角頭褒善貶惡,使善人貴、惡人賤,善人生、惡人死,須是由我始得。” |
惡衣惡食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里仁》:“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。” |
回光反照 | 元 楊暹《劉行首》第三折:“陽臺霧鎖,楚岫云遮,棄死歸生,回光返照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