貪官蠹役的成語故事

拼音tān guān dù yì
基本解釋蠹:蛀蟲。貪圖財物的官僚和吏役。
出處《清史稿·朱之弼傳》:“世祖嚴治貪官蠹役,特立嚴法,如非官役不用此例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貪官蠹役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貪官蠹役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遏惡揚善 | 《周易 大有》:“君子以遏惡揚善,順天休命。” |
彬彬有禮 |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83回:“喚出他兩個兒子,兄先弟后,彬彬有禮。” |
惡衣惡食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里仁》:“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。” |
存而不議 | 唐·獨孤及《仙掌銘并序》:“后代揭厲于玄蹤者,聆其風而駭之,或謂詼詭不經,存而不議。” |
饑腸轆轆 |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西湖主》:“而枵腸轆轆,饑不可堪。” |
慌里慌張 | 老舍《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畫》:“因為伯龍就是那么個一天到晚慌里慌張的人,這個腳朝天的圖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。” |
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 | 元 無名氏《爭報恩》第三折:“那妮子一尺水翻騰做一丈波,怎當他只留支剌信口開合。” |
不攻自破 | 唐 顧德章《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》:“是有都立廟之言,不攻而自破矣。” |
不得而知 | 唐 韓愈《爭臣論》:“故雖諫且議,使人不得而知焉。” |
紛亂如麻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