惹禍招殃的成語故事

拼音rě huò zhāo yāng
基本解釋給自己引來麻煩。同“惹禍招災”。
出處元 無名氏《藍采和》第三折:“數遍到此,曾諫李王,李王不聽,只恐怕惹禍招殃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惹禍招殃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惹禍招殃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談笑風生 | 宋 辛棄疾《念奴嬌 贈夏成玉》詞:“遐想后日蛾眉,兩山橫黛,談笑風生頰。” |
手下留情 | 《庚子風云》:“在這幾個當口,趙三多明明可以乘虛而入,將王成德擊倒,他卻一再手下留情,都把王成德讓過了。” |
老奸巨猾 | 《宋史·食貨志上》:“老奸巨猾;匿身州縣;舞法擾民;蓋甚至前日。” |
縱橫開合 | 柯靈《向拓荒者致敬》:“這些文學的核心是迫切的現實感,而筆鋒所至,縱橫開合,娓娓而談,從歷史掌故……直至民間說唱與繪畫。” |
疑鄰盜斧 | 戰國·鄭·列御寇《列子·說符》:“人有亡斧者,意其鄰之子。視其行步,竊斧也;顏色,竊斧也;言語,竊斧也;動作態度,無為而不竊斧也。” |
氣充志驕 | 西漢·劉安《淮南子·人間訓》:“遂合諸侯于嘉陵,氣充志驕,淫侈無度。” |
材輕德薄 | 宋 朱熹《論臧否所部守臣狀》:“熹委是材輕德薄,不足取信,豈復更敢臧否人物。” |
簡明扼要 | 毛澤東《黨委會的工作方法》:“講話、演說、寫文章和寫決議案,都應當簡明扼要。” |
反治其身 | |
雄心壯志 | 宋 歐陽修《蘇才翁挽詩二首》:“柳岸撫柩送歸船,雄心壯志兩崢嶸,誰謂中年志不成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