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當人子的成語故事

拼音bù dāng rén zǐ
基本解釋表示歉意或感謝的話,意思是罪過,不敢當。
出處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卷十:“多謝厚情,只是無功受祿,不當人子,老漢轉來,定當奉酬。”
不當人子的典故
孫悟空大鬧天宮后被天兵天將捉住,太上老君把他送入八卦爐煉了49天,可沒有半點損傷,他拿出金箍棒殺到玉帝面前。玉帝立即請如來佛來。孫悟空要玉帝搬出天宮,否則就永無寧日,如來冷笑:“你那個初世為人的畜生,為何出此大言!不當人子!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不當人子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期頤之壽 | 《南齊書·禇炫傳》:“使淵作中書郎而死,不當是一名士邪!名德不昌,遂令有期頤之壽。” |
夸大其詞 | 《宋史 王祖道傳》:“蔡京開邊,祖道欲乘時徼富貴,誘王江酋、楊晟免等使納士,夸大其辭。” |
過五關,斬六將 | |
回光反照 | 元 楊暹《劉行首》第三折:“陽臺霧鎖,楚岫云遮,棄死歸生,回光返照。” |
先聲奪人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二十一年》:“軍志有之:先人有奪人之心,后人有待其衰。” |
斷斷續續 |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34回:“只見水面上或一朵,或兩瓣,斷斷續續,皆有桃花。” |
陳言務去 | 唐 韓愈《答李翊書》:“惟陳言之務去,戛戛乎其難哉!” |
無時無刻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:“自是行忘止,食忘餐,卻像掉了一件東西的,無時無刻不在心上。” |
寧為雞口,不為牛后 | 《戰國策·韓策一》:“臣聞鄙語曰:‘寧為雞口,無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異于牛后乎?” |
驚心動魄 | 南朝 梁 鐘嶸《詩品》上卷:“文溫以麗,意悲而遠,驚心動魄,可謂幾乎一字千金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