盲人捫燭的成語故事

拼音máng rén mén zhú
基本解釋見“盲翁捫鑰”。
出處民意《告非難民生主義者》第三節:“盲人捫燭,而以為日,欲正告之,則不能免于詞費。”
盲人捫燭的典故
古時一個天生瞎子問人太陽是什么樣的,人家說太陽像銅盤,瞎子回家發現銅盤是可以敲響的,就把敲鐘的聲音誤以為是太陽,人家告訴他太陽不發聲而像蠟燭一樣有熱量,他回家把蠟燭當成了太陽。一天他發現樂器籥跟蠟燭很像,也以為是太陽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盲人捫燭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徑情直遂 | 《歇冠子 著希》:“夫義,節欲而治,禮,反情而辨者也。故君子徑情而行也。” |
滿滿當當 | 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緣傳》第23回:“原來銀包不大,止那七兩多銀子已是包得滿滿當當的了,那里又包得這十兩銀子去?” |
酒囊飯袋 | 宋 陶岳《荊湖近事》:“馬氏奢僭,諸院王子仆從烜赫,文武之道,未嘗留意。時謂之酒囊飯袋。” |
如臂使指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賈誼傳》:“令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莫不制從。” |
揚幡擂鼓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28回:“如今是揚幡擂鼓,弄至大家都知道了,都看見了。” |
頓挫抑揚 | 宋 魏慶之《詩人玉屑 靖節 休齋論〈歸去來辭〉》:“陶淵明罷彭澤令,賦《歸去來》,而自命曰辭。迨今人歌之,頓挫抑揚,自協聲律,蓋其詞高甚。” |
愛才如渴 | 清·葉燮《原詩·外篇上》:“嫉惡甚嚴,愛才若渴,此韓愈之面目也。” |
源源不斷 | 《孟子 萬章上》:“欲常常而見之,故源源而來。” |
鋪天蓋地 | 宋 釋惟白《續傳燈錄 卷二 志仁禪師》:“問:‘如何是和尚家風?’師曰:‘遮天蓋地。’” |
聊以自慰 | 漢 張衡《鴻賦序》:“余五十之年,忽焉已至,永言身事,慨然其多緒,乃為之賦,聊以自慰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