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施之謀的成語故事

拼音huì shī zhī móu
基本解釋比喻兼聽則聰,善于聽取不同的意見才能明察善斷。
出處戰國·韓·韓非《韓非子·內儲說上》:“張儀欲以秦、韓與魏之勢伐齊、荊,而惠施欲以齊、荊偃兵,二人爭之?!?/p>
戰國時期,張儀向魏王建議聯合秦、韓兩國去進攻齊、楚兩國,而惠施則主張與齊、楚聯合通好。二人各執己見,爭執不下。魏王聽群臣意見,群臣附和張儀。魏王不采納惠施之謀而采用張儀的主張,結果招致失敗。
惠施之謀的典故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惠施之謀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焦頭爛額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霍光傳》:“令論功而清賓,曲突徙薪亡恩澤,焦頭爛額為上客耶?” |
奉命惟謹 | 明 李東陽《先考贈少傅府君誥命碑陰記》:“東陽皆奉命惟謹?!?/td> |
遏惡揚善 | 《周易 大有》:“君子以遏惡揚善,順天休命?!?/td> |
有兩下子 | 歐陽山《三家巷》:“蔣介石這個角色還是有兩下子的?!?/td> |
五花大綁 | 李季《王貴與李香香》第二部二:“順著捆來橫著綁,五花大綁吊在二梁上?!?/td> |
多多益善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上曰:‘于君何如?’曰:‘臣多多而益善耳。’” |
縱橫開合 | 柯靈《向拓荒者致敬》:“這些文學的核心是迫切的現實感,而筆鋒所至,縱橫開合,娓娓而談,從歷史掌故……直至民間說唱與繪畫。” |
堂堂一表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十七回:“爹娘生下灑家,堂堂一表,凜凜一軀,自小學成十八般武藝在身,終不成只這般休了!” |
存而不議 | 唐·獨孤及《仙掌銘并序》:“后代揭厲于玄蹤者,聆其風而駭之,或謂詼詭不經,存而不議?!?/td> |
壓歲錢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:“兩府男婦小廝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,散押歲錢、荷包、金銀錁,擺上合歡宴來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