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門見山的成語故事

拼音kāi mén jiàn shān
基本解釋打開門就看見山。喻指說話作文;一開始就入正題;不繞彎子。
出處宋 嚴羽《滄浪詩話 詩評》:“太白發(fā)句,謂之開門見山。”
開門見山的典故
唐朝大詩人李白一向寫詩都是開門見山,一下筆就觸及題旨,從不拐彎抹角,如《遠別離》的第一句就是“遠別離,古有皇英之二女”,《蜀道難》的第一句是:“噫吁上,危乎高哉!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!”《長相思》第一句寫:“長相思,在長安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開門見山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簞瓢屢空 | 晉·陶淵明《五柳先生傳》:“環(huán)堵蕭然,不蔽風日,短褐穿結,簞瓢屢空。” |
如臂使指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賈誼傳》:“令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莫不制從。” |
直截了當 |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:“紫芝妹妹嘴雖利害,好在心口如一,直截了當,倒是一個極爽快的。” |
篤近舉遠 | 唐·韓愈《原人》:“故圣人一視而同仁,篤近而舉遠。” |
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 | 謝扶民《壯族人民優(yōu)秀的兒子韋拔群》:“仇人相見,分外眼紅,于是雙方的隨員就對打起來了。” |
九霄云外 | 元 無名氏《抱妝盒》第二折:“太子也,你在這七寶盒中,我陳琳早魂飛九霄云外。” |
下臨無地 | 唐·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飛閣流丹,下臨無地。” |
通都大邑 | 唐 韓愈《守戒》:“今之通都大邑,介于屈強之間,而不知為備。” |
以弱制強 | 三國·蜀·諸葛亮《將苑·將剛》:“善將者,其剛不可折,其柔不可卷,故以弱制強,以柔制剛。” |
自食其果 | 茅盾《〈呼蘭河傳〉序》:“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,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