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

隨珠彈雀的成語故事


隨珠彈雀

拼音suí zhū tán què

基本解釋比喻處理事情輕重失當,得不償失。

出處先秦 莊周《莊子 讓王》:“今且有人于此,以隨侯之珠,彈千仞之雀,世必笑之。是何也?以其所用者重,而所要者輕也。”


隨珠彈雀的典故

魯侯(或謂即魯哀公)聽說顏闔是個賢明的人,想請他出來為國家出點力,便派人先送一份禮物去。顏闔家里很窮,住在一個破爛的村子里,這一天正披著件粗麻布舊衣,在那兒喂牛。魯侯派的人來了,向顏闔問道:“喂,這兒是顏闔的家嗎?”顏闔說:“是的,這是我的家。”那人這才知道他就是顏闔,便說明來意,把帶去的禮物當面交給他。顏闔不受,說:“恐怕你聽錯了?要是送錯,你會獲罪的,還是回去問問清楚吧!”那人就這樣被打發走了。可是不一會,又來了,說:“沒有錯,就是送給您的,無論如何,求您一定收下!”那人放下禮物就走,顏闔還有什么辦法推辭呢。

《莊子》說完了這個故事,接著發表了一段議論,大意是說:顏闔無意于富貴,富貴送上門來,也并不歡迎,這樣的人是難得的。一般的世俗君子,都寧愿冒著危險、不惜犧牲生命,去追求富貴,豈不悲哉!其實道理很明白:如果有這樣一個人,以“隨侯之珠”,去彈“千仞之雀”,人們一定要笑他是個大傻瓜。為什么呢?因為他所用的珍珠太貴重,而所打的雀子太輕微,得不償失啊!那么,生命難道不該比寶珠更要貴重得多嗎,為什么輕易以生命去求富貴呢?

所謂“隨侯之珠”,是傳說中的寶珠,有這樣一段神話:隨侯(春秋時隨國國君)曾救治過一條受了傷的大蛇,后來大蛇銜了一顆直徑約一寸的夜明珠來報答他。這顆寶珠因此叫做“隨侯之珠”。人們把它作為天下最貴重的珍珠。人們還把它和“卞和之璧并稱為“和璧隨珠”,或“隨珠和璧”、“隨和之寶”、“隨珠趙璧”以形容稀世的珍寶。

用“隨侯之珠”作彈丸,去打飛翔于高空的雀子,這是極不上算的。所以《莊子》說:“以隨侯之珠,彈千仞之雀,世必笑之。是何也?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!”比喻所用代價太大而收獲太微、得不償失,后來就叫“隨珠彈雀。”(“隨”也可以寫作“隋”。春秋時隨國在今湖北隨縣,為楚國所滅。南北朝時,楊堅受封于隨,他把“隨”改名為“隋”。后來楊堅做了皇帝,又以“隋”為國號,即隋朝,他就是隋文帝。從此,“隨侯之珠”,也寫作“隋侯之珠”。)。

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

※ 與(隨珠彈雀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
成語 歷史出處
使心用腹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32回:“至于貪淫縱欲,使心用腹,污穢人家女眷,沒有一個減等奪祿,或是妻子見報,陰中再不饒過。”
是非口舌 明·馮夢龍《古今小說·滕大尹鬼斷家私》:“若是為田地上壞了手足親情,到不如窮漢赤光光沒得承受,反為干凈,省了許多是非口舌。”
畏縮不前 宋 魏泰《東軒筆錄》第七卷:“唐子方始彈張堯佐,與諫官皆上疏。及彈文公,,則吳奎畏縮不前,當時謂拽動陣腳。”
起兵動眾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志·華敷傳》:“不可以興土功,不可以會諸侯,不可以起兵動眾,舉大事,必有大殃。”
滿山遍野 杜鵬程《保衛延安》第二章:“他坐鎮延安,用紅藍鉛筆在地圖上亂畫,我們就滿山遍野亂竄!”
屈指一算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四回:“匆匆過了中秋,雯青屈指一算,那天正是出場的末日。”
安于現狀 王朝聞《論鳳姐》第11章:“這樣的夢境,與我那不安于現狀又不能改變現狀的生活實際有關。”
壞法亂紀 西漢 戴圣《禮記 禮運》:“故天子適諸侯,必舍其祖廟,而不以禮籍入,是謂天子壞法亂紀。”
下臨無地 唐·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飛閣流丹,下臨無地。”
親上成親 元·關漢卿《調風月》第一折:“怕不依隨蒙君一夜恩,爭奈忒達地忒知根,兼上親上成親好對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