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喪考妣的成語故事

拼音rú sàng kǎo bǐ
基本解釋妣:音比;考妣:舊時對父母死后的稱呼;父親死后叫考;母親死后叫妣。好像死了父母一樣地傷心和著急。
出處《尚書 舜典》:“二十有八載,帝乃殂落,百姓如喪考妣。”
如喪考妣的典故
戰國時期,魯國人蒙丘向老師孟子請教舜做天子時,他的父親也面北朝見他,堯也率諸侯朝見他,這是否違背禮法?孟子說事實上堯是在年老后才將帝位讓給舜的,堯死時,老百姓如喪考妣,舜率百姓服喪三年,停止娛樂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如喪考妣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經史子集 | 《新唐書·藝文志》:“兩都各聚書四部,以甲乙丙丁為次,列經史子集四庫。” |
本位主義 | 毛澤東《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》:“(六)本位主義,一切只知道為四軍打算,不知道武裝地方群眾是紅軍的重要任務之一。” |
謹小慎微 | 漢 劉安《淮南子 人間訓》:“圣人敬小慎微,動不失時。” |
隔靴搔癢 | 宋 釋普濟《五燈會元 康山契穩禪師》:“曰:‘恁么則識性無根去也?’師曰:‘隔靴搔癢。’” |
說一不二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40回:“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還有個東閃西挪,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一不二。” |
活蹦亂跳 | 曹禺《日出》第四幕:“我一定可以把小東西還是活蹦亂跳地找回來。” |
照葫蘆畫瓢 | 宋·魏泰《東軒筆錄》第一卷:“太祖笑曰:‘頗聞翰林草制,皆檢前人舊本,改換詞語,此乃俗所謂‘依樣畫葫蘆’耳,何宣力之有?’” |
神出鬼入 | 《淮南子 兵略訓》:“善者之動也,神出而鬼行。” |
官僚主義 | 毛澤東《必須注意經濟工作》:“第二,動員群眾的方式,不應該是官僚主義的。” |
親上成親 | 元·關漢卿《調風月》第一折:“怕不依隨蒙君一夜恩,爭奈忒達地忒知根,兼上親上成親好對門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