久青草国产手机视频免费观看_毛片网站是多少_亚洲视频中文_一区二区高清在线

捉刀代筆的成語故事


捉刀代筆

拼音zhuō dāo dài bǐ

基本解釋指代人出力或代寫文章。

出處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客止》:“使崔季珪代,帝自捉刀立床頭。既畢,令間諜問曰:‘魏王如何?’匈奴使答曰:‘魏王雅望非常,然床頭捉刀人,此乃英雄也。’”


捉刀代筆的典故

三國時期,生性多疑的曹操在會見匈奴的使者時,為了顯示他的威武形象就讓一表人才的崔季珪裝成他接見,自己則扮成武士提著刀站在床頭。會見完畢就命間諜問匈奴使者對魏王的印象如何,匈奴使者說床頭捉刀人才是真正的英雄。

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

※ 與(捉刀代筆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
成語 歷史出處
經(jīng)邦論道 《隋書 李穆傳》:“臣日薄桑榆,位高軒冕,經(jīng)邦論道,自顧缺然。”
勢力之交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張耳陳余傳贊》:“勢力之交,古人羞之。”
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十四年》:“皮之不存,毛將安傅?”
主憂臣勞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越王勾踐世家》:“臣聞主憂臣勞,主辱臣死。昔者君王辱于會稽,所以不死,為此事也。”
兵荒馬亂 明 李唐賓《梧桐葉》第四折:“不然,那兵荒馬亂,定然遭驅(qū)被擄。”
算盡錙銖 清·昭梿《嘯亭雜錄·吳利府》:“嘗牟利于主算者,主算者算盡錙銖,其父猶以為未足。”
萬無一失 漢 枚乘《七發(fā)》:“孔老覽觀,孟子持籌而算之,萬不失一。”
漚沫槿艷 《太平廣記》第351卷:“某非獵食者,哀君情切,因來奉救。漚沫槿艷,不必多懷。”
逆來順受 宋 無名氏《張協(xié)狀元》戲文第12出:“逆來順受,須有通時。”
酒后茶余 魯迅《而已集 黃花節(jié)的雜感》:“從別的地方--如北京,南京,我的故鄉(xiāng)--的例子推想起來,當(dāng)時大概有若干人痛惜,若干人快意,若干人沒有什么意見,若干人當(dāng)作酒后茶余的談助的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