鴟目虎吻的成語故事

拼音chī mù hǔ wěn
基本解釋鴟:鷂鷹,一種猛禽;吻:嘴唇邊。形容人相貌陰險兇惡。
出處東漢 班固《漢書 王莽傳中》:“莽所謂鴟目虎吻豺狼之聲者也,故能食人,亦當為人所食。”
鴟目虎吻的典故
西漢時期,鴟目虎吻豺狼的王莽處心積慮,沽名釣譽,以撫育亡兄的兒子,衣不解帶侍侯生病的伯父,博得了“孝”名,被伯父推薦給孝元太后和皇帝,被封黃門郎,他廣泛交際,后來成為大司馬以及稱帝,一旦掌權就十分兇殘,大開殺戒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鴟目虎吻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水至清則無魚 | 西漢 戴圣《大戴禮記 子張問入官》:“故水至清則無魚,人至察則無徒。” |
背腹受敵 | 《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》:“吾無水戰之具,而使淮兵斷正陽浮橋,則我背腹受敵。” |
說一不二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40回:“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還有個東閃西挪,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一不二。” |
氣充志驕 | 西漢·劉安《淮南子·人間訓》:“遂合諸侯于嘉陵,氣充志驕,淫侈無度。” |
烏合之眾 | 管仲《管子》:“烏合之眾,初雖有歡,后必相吐,雖善不親也。” |
德容言功 | 語出《禮記·昏義》。見“德言容功”。 |
年少無知 | 明·程登吉《幼學瓊林》第二卷:“口尚乳臭,謂世人年少無知;三折其肱,謂醫士老成諳練。” |
連編累牘 | 清 魏子安《花月痕》第三回:“雖終日兀坐車中,不發一語,其實連編累牘也寫不了他胸中情緒。” |
十全大補 |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85回:“只見一個醫生在那里和他診脈,開了脈案,定了一個十全大補湯加減,便去了。” |
目不忍見 | 《廣東軍務記》:“真為目不忍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