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門自絕的成語故事

拼音dù mén zì jué
基本解釋杜門:關門不出;絕:斷絕。閉門不出,將自己與外界隔絕。
出處《漢書·張陳王周傳贊》:“及呂后時,事多故矣,平竟自免,以智終,王陵庭爭,杜門自絕,亦各其志也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杜門自絕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杜門自絕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雨零星散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一百九回:“[張清、王英]殺散左哨軍兵,如摧枯拉朽的直沖進來,殺得賊兵四分五裂,七斷八續,雨零星散,亂竄奔逃。” |
師心自是 | 北齊·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勉學》:“見有閉門讀書,師心自是,稠人廣座,謬誤差失者多矣。” |
來去無蹤 |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八十一回:“拿著一條不短不長的金箍棒,來無影,去無蹤。” |
用智鋪謀 | 明·無名氏《暗度陳倉》第二折:“韓元帥率領軍卒,驅將校用智鋪謀。” |
痛定思痛 | 唐 韓愈《與李翱書》:“今而思之,如痛定之人,思當痛之時,不知何能自處也。” |
目光短淺 | 周克芹《許茂和他的女兒們》第一章:“這位精明的莊稼人思前想后,竟得出了一個目光短淺的結論。” |
故家喬木 | 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余大先生道:‘自古說:“故家喬木。”果然不差。就如尊府這燈,我縣里沒不第二副。’” |
門當戶對 | 宋 張端義《貴耳集》中卷:“個樣村僧,豈是尋常種草?要得門當戶對,還他景勝人奇。” |
自己人 | 錢鐘書《圍城》:“自己人之間,什么臭架子、壞脾氣都行;笑容愈親密,禮貌愈周到,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。” |
夜深人靜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:“深夜人靜,為何叩門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