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昌之鏡的成語故事

拼音lè chāng zhī jìng
基本解釋見“樂昌分鏡”。
出處《剪燈新話·聯芳樓記》:“一旦事跡彰聞,思情間阻,則樂昌之鏡,或恐從此而遂分。”
樂昌之鏡的典故
南朝陳將要滅亡時,駙馬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估計不能相保,就將銅鏡一分為二,雙方各執一半分開行動,相約于正月十五日當街賣破鏡來取得聯系。陳朝滅亡,妻沒入楊素家。到期,徐德言輾轉依約至京,找到賣破鏡的妻子,夫妻團聚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樂昌之鏡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半途而廢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中庸》:“君子遵道而行,半途而廢,吾弗能已矣。” |
支支吾吾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五回:“我既這等苦苦相問,你自然就該侃侃而談,怎么問了半日,你一味的吞吞吐吐,支支吾吾?” |
個人主義 | 毛澤東《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》:“這是小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表現。” |
殺手锏 | 艾煊《大江風雷》第四部:“他認為這是最后最厲害的殺手锏,這兩句話拋出去,可以使楊大新理屈詞窮,啞口無言。” |
樂道好古 | 《孔叢子·公儀》:“魯人有公儀體者,砥節厲行,樂道好古,恬于榮利,不事諸侯。” |
簡明扼要 | 毛澤東《黨委會的工作方法》:“講話、演說、寫文章和寫決議案,都應當簡明扼要。” |
同室操戈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鄭玄傳》:“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?” |
孜孜以求 | 孫犁《蕓齋瑣談》:“因為他那種孜孜以求、有根有據、博大精深的治學方法,也為人所熟知了。” |
一文不名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佞幸列傳》:“竟不得名一錢,寄死人家。” |
大失所望 | 漢 司馬遷《史記 高祖本記》:“秦人大失望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