夸父追日的成語故事

拼音kuā fù zhuī rì
基本解釋古代神話。同“夸父逐日”。
出處毛澤東《矛盾論》:“神話中的許多變化,例如《山海經》中所說的‘夸父追日’……這種神話中所說的矛盾的互相變化,乃是無數復雜的現實矛盾的互相變化對于人們所引起的一種幼稚的、想象的、主觀幻想的變化……”
夸父追日的典故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非常高大的人,他的名字叫夸父。夸父的兩條腿可長了,一步可以跨過一條大河。
夸父看見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來,又從西方落下去,他想:“如果總是白天就好了。我要想辦法把太陽抓住,讓它永遠照亮大地。”
夸父拿起一根手杖,邁開兩條長腿去追太陽。他用堅強的毅力去追趕光明的太陽。他跑啊跑啊,一直跑到太陽要下山的地方,夸父真高興啊,他真想一下子就把太陽抓住。
太陽是個大火球,夸父被太陽烤得渾身是汗,快要渴死了。他跑到黃河邊,一口氣喝乾了黃河的水,又跑到渭河邊,喝乾了渭河的水,但是他還是渴得要命,於是,他又邁開兩條長腿向北方的大湖跑去。還沒跑到大湖邊,夸父就渴死了。臨死前,他把手杖向前一擲,就永遠合上了眼睛。
夸父雖然死了,但他用自己的身體滋潤著那根巨大的手杖。后來,那手杖變成了好大好大的一片桃林,結出了又甜又解渴的大桃子。
夸父將一片桃林留給了那些熱愛光明又很勇敢的人。人們路過這里的時候,可以在樹蔭下歇歇腳,還能摘個桃子解解渴呢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夸父追日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沒顛沒倒 | 元 李行道《灰闌記》第二折:“你兩個都不為年紀老,怎么的便這般沒顛沒倒,對官司不分個真假,辨個清濁。” |
一軌同風 | 《晉書 苻堅載記上》:“一軌九州,同風天下。” |
新仇舊恨 | 唐 韓偓《三月》:“新愁舊恨真無奈,須就鄰家甕底眠。” |
枝對葉比 | 唐獨孤及《檢校尚書吏部員外郎趙郡李公中集序》:“及其大壞也,儷偶章句,使枝對葉比,以八病四聲為梏拳,拳拳守之,如奉法令。” |
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十四年》:“皮之不存,毛將安傅?” |
意氣風發 | 三國 魏 曹植《魏德論》:“武皇之興也,以道凌殘,義氣風發。” |
照葫蘆畫瓢 | 宋·魏泰《東軒筆錄》第一卷:“太祖笑曰:‘頗聞翰林草制,皆檢前人舊本,改換詞語,此乃俗所謂‘依樣畫葫蘆’耳,何宣力之有?’” |
辭簡意足 | 元·白珽《湛園靜語·葉水心》:“如此數卷,辭簡意足,一坐駭然。” |
兵荒馬亂 | 明 李唐賓《梧桐葉》第四折:“不然,那兵荒馬亂,定然遭驅被擄。” |
投石問路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12回:“此名為‘投石問路’。下面或是有溝,或是有水,就是落在實地,再沒有聽不出來的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