蕩然無存的成語故事

拼音dàng rán wú cún
基本解釋。原有的物體像被洗涮掉一樣完全不復存在。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毀壞或失去。
出處唐 白居易《議碑碣詞賦》:“著誠去偽,小疵小弊,蕩然無遺矣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蕩然無存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蕩然無存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落落大方 | 清 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69回:“杜雍卻不推辭,將通身換了,更覺落落大方。” |
經文緯武 | 唐 許敬宗《定宗廟樂議》:“雖復圣跡神功,不可得而窺測,經文緯武,敢有寄于名言。” |
轍鮒之急 |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外物篇》:“車轍中有鮒魚焉,曰‘我東海之波臣也,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!’” |
隔靴搔癢 | 宋 釋普濟《五燈會元 康山契穩禪師》:“曰:‘恁么則識性無根去也?’師曰:‘隔靴搔癢。’” |
兄弟鬩于墻,外御其侮 | 《詩經·小雅·常棣》:“兄弟鬩于墻,外御其侮。” |
陌路相逢 | 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傳》第八回:“我與你家小姐陌路相逢,欲言恩,恩深難言;欲言情,又無情可言。” |
玩世不恭 | 明 李開先《雪蓑道人傳》:“醉后高歌起舞,更有風韻,只是玩世不恭,人難親近耳。” |
以身試法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王尊傳》:“明慎所職,毋以身試法。” |
讜言直聲 | 唐 白居易《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銘序》:“由校書郎拜左拾遺,不數月,讜言直聲動于朝廷。” |
形影相吊 | 三國 魏 曹植《上責躬詩表》:“形影相吊,五情愧赧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