殺雞焉用牛刀的成語故事

拼音shā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
基本解釋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。比喻辦小事情用不著花大氣力。
出處先秦 孔子《論語 陽貨》:“夫子莞爾而笑曰:‘割雞焉用牛刀!’”
殺雞焉用牛刀的典故
春秋時孔子提倡以禮樂教化百姓,他的學(xué)生子游在武城做官時,提倡禮樂。孔子到武城聽到樂器的彈奏和優(yōu)雅的歌唱,就對子游說:“割雞焉用牛刀!”子游解釋說:“君子學(xué)禮樂就能愛人,百姓學(xué)禮樂便于管理。”孔子十分贊許他的做法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殺雞焉用牛刀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錢太守 | 清·李漁《無聲戲》第二回:“成都有個知府,做官極其清正,有一錢太守之名。” |
謳功頌德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周本紀(jì)》:“民皆歌樂之,頌其德。” |
存而不議 | 唐·獨孤及《仙掌銘并序》:“后代揭厲于玄蹤者,聆其風(fēng)而駭之,或謂詼詭不經(jīng),存而不議。” |
如法炮制 | 宋 釋曉瑩《羅湖野錄》第四卷:“若克依此書,明藥之體性,又須解如法炮制。” |
不三不四 |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五卷:“可見元宵之夜,趁著喧鬧叢中干那不三不四勾當(dāng)?shù)模灰欢恪!?/td> |
孜孜以求 | 孫犁《蕓齋瑣談》:“因為他那種孜孜以求、有根有據(jù)、博大精深的治學(xué)方法,也為人所熟知了。” |
拉大旗作虎皮 |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末編·答徐懋庸并關(guān)于抗日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問題》:“首先應(yīng)該掃蕩的,倒是拉大旗作虎皮,包著自己,去嚇唬別人。” |
目不忍見 | 《廣東軍務(wù)記》:“真為目不忍見。” |
萬里長城 | 《南史·檀道濟傳》:“道濟見收,憤怒氣盛,目光如炬,俄爾間引飲一斛,乃脫幘投地,曰:‘乃壞汝萬里長城!’” |
百無一是 | 宋·袁采《袁氏世范》:“至于百無一是,且朝夕以此相臨,極為難處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