掛羊頭賣狗肉的成語故事

拼音guà yáng tóu mài gǒu ròu
基本解釋比喻以好的名義做幌子,實際上名不副實或做壞事。
出處宋 釋惟白《續傳燈錄》第31卷:“懸羊頭,賣狗肉,知它有甚憑據?!?/p>
春秋時期,齊靈公看見嬪妃穿得花花綠綠不順眼,就命她們改穿男裝。齊靈公看不順眼,就讓官吏禁止宮外女人穿男裝,但屢禁不絕。晏子說宮內女子穿男裝好比店外掛著牛頭,店里賣馬肉一樣,難以讓人信服。
掛羊頭賣狗肉的典故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掛羊頭賣狗肉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分道揚鑣 | 北齊 魏收《魏書 拓跋志傳》:“洛陽我之豐沛,自應分路揚鑣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?!?/td> |
訓練有素 | 清 趙翼《廿二史札記》:“兵尚書張鏊請以列顯為指揮僉事,專訓練。顯亦為當時名將,所至有功,故知訓練有素?!?/td> |
嚴陣以待 | 宋 司馬光《資治通鑒 漢光武帝建武三年》:“甲辰,帝親勒六軍,嚴陣以待之?!?/td> |
生龍活虎 |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95卷:“只見得他如生龍活虎相似,更把捉不得?!?/td> |
白日見鬼 | 宋 陸游《老學庵筆記》第六卷:“在京師時有語曰:‘吏、勛、封、考,筆頭不倒……工、屯、虞、水,白日見鬼?!?/td> |
繁文縟節 | 宋 蘇軾《上圓丘合祭卞議》:“省去繁文末節,則一歲可以再郊?!?/td> |
庖丁解牛 | 先秦 莊周《莊子 養生主》:“庖丁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觸……” |
慷慨悲歌 | 晉 陶潛《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》:“慷慨獨悲歌,鐘期信為賢。” |
反面無情 | 明 邵璨《香囊記》:“他也是一個君主,恐怕反面無情,那時節悔之晚矣!” |
讜言直聲 | 唐 白居易《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銘序》:“由校書郎拜左拾遺,不數月,讜言直聲動于朝廷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