死重泰山的成語故事

拼音sǐ zhòng tài shān
基本解釋比喻死得光榮。
出處語出漢 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人固有一死,死或重于泰山,或輕于鴻毛。”
死重泰山的典故
西漢時期,太史令司馬遷為實現父親的遺愿繼續編著《史記》,因李陵事件被施以酷刑。他強忍痛苦,終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歷史巨著《史記》。他在給朋友的信中談到對死的認識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山,或輕于鴻毛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死重泰山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冰壺秋月 | 宋 蘇軾《贈潘谷》詩:“布衫漆黑手如龜,未害冰壺貯秋月。” |
胸無大志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36章:“至于回、革等人,實系凡庸之輩,胸無大志,三年來觀望風色,動搖不前。” |
不可勝舉 | 明 方孝孺《答俞景文》:“古之傳世者雖不可勝舉。” |
條條大路通羅馬 | 艾煊《大江風雷》第五部:“小司書不等何為說完,就打斷了她的話,說:‘條條大路通羅馬。’” |
名山大川 | 《尚書 武成》:“底商之罪,告于皇天后土,所過名山大川。” |
盲人說象 | 元 黃溍《書袁通甫詩后》:“吾儕碌碌,從俗浮沉,與先生相去遠甚,而欲強加評品,正如盲人說象。” |
形神不全 | 西漢·劉向《戰國策·齊策》:“士生乎鄙野,推選則祿焉,非不遂遵也,然而形神不全。” |
丑聲遠播 | 《宋書·盧陵孝獻王義真傳》:“咸陽之酷,丑聲遠播。” |
無時無刻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:“自是行忘止,食忘餐,卻像掉了一件東西的,無時無刻不在心上。” |
白日見鬼 | 宋 陸游《老學庵筆記》第六卷:“在京師時有語曰:‘吏、勛、封、考,筆頭不倒……工、屯、虞、水,白日見鬼。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