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干凈凈的成語故事

拼音gān gān jìng jìng
基本解釋沒有污垢、塵土、雜質。
出處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5回:“一把火燒得干干凈凈的,沒了蹤跡,便是武二回來,待敢怎地?”
干干凈凈的典故
賈寶玉偷聽到林黛玉的《葬花詞》后,心里十分悲涼,他追上林黛玉想問個究竟,心里想自己對他已經很不錯了便說:“憑我心愛的,姑娘要,就拿去,我愛吃的,聽見姑娘也愛吃,連忙干干凈凈收著等姑娘吃。”林黛玉低頭不語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干干凈凈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不正之風 | 晉 葛洪《抱樸子 辯問》:“移不正之風,易流遁之俗。” |
不屑一顧 | 明 方孝儒《送吏部外郎龔彥佐序》:“夫祿之以天下而系馬千駟,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,而伊尹不屑一顧視焉。” |
謳功頌德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周本紀》:“民皆歌樂之,頌其德。” |
夸大其詞 | 《宋史 王祖道傳》:“蔡京開邊,祖道欲乘時徼富貴,誘王江酋、楊晟免等使納士,夸大其辭。” |
志滿意得 | 宋 陸九淵《與劉伯協書》:“當無道時,小人在位,君子在野,小人志得意滿,君子阨窮禍患,甚者在囹圄,伏刀鋸、投荒裔。” |
學而時習之 | 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子曰:‘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!” |
當機立斷 | 漢 陳琳《答東阿王箋》:“秉青萍干將之器,拂鐘無聲,應機立斷。” |
肝膽欲碎 | |
舉善薦賢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一百二十回:“舉善薦賢,乃美事也;卿何薦人于朝,即自焚其奏稿,不令人知耶?” |
廣闊天地 | 毛澤東《<在一個鄉里進行合作化規劃的經驗>一文按語》:“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,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