麥飯豆羹的成語故事

拼音mài fàn dòu gēng
基本解釋羹:湯。指粗劣食品。用來比喻生活水平低下。
出處明·洪應(yīng)明《菜根譚》:“木床石枕冷家風(fēng),擁衾時魂夢亦爽;麥飯豆羹淡滋味,放箸處齒頰猶香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麥飯豆羹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麥飯豆羹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遏惡揚善 | 《周易 大有》:“君子以遏惡揚善,順天休命。” |
合浦珠還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循吏傳 孟嘗》:“(合浦)郡不產(chǎn)谷實,而海出珠寶,與交阯比境……嘗到官,革易前敝,求民病利。曾未逾歲,去珠復(fù)還,百姓皆反其業(yè)。” |
冷若冰霜 | 清 劉鄂《老殘游記續(xù)集》第二回:“笑起來一雙眼又秀又媚,卻是不笑起來又冷若冰霜。” |
故家喬木 | 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余大先生道:‘自古說:“故家喬木。”果然不差。就如尊府這燈,我縣里沒不第二副。’” |
背腹受敵 | 《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》:“吾無水戰(zhàn)之具,而使淮兵斷正陽浮橋,則我背腹受敵。” |
取長補短 | 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今滕絕長補短,將五十里也,猶可以為善國。” |
照葫蘆畫瓢 | 宋·魏泰《東軒筆錄》第一卷:“太祖笑曰:‘頗聞翰林草制,皆檢前人舊本,改換詞語,此乃俗所謂‘依樣畫葫蘆’耳,何宣力之有?’” |
三長兩短 | 明 羅貫中《三遂平妖傳》:“萬一些后再有三長兩短,終不能靠著太醫(yī)活命。” |
唯物主義 | 毛澤東《在省市自治區(qū)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》:“沒有同這些反面的東西作過斗爭,你那個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不鞏固的。” |
學(xué)而不厭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述而》:“默而識之,學(xué)而不厭,誨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