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不識丁的成語故事

拼音mù bù shí dīng
基本解釋丁:表示最簡單的字。形容連一個字也不認識。
出處《舊唐書 張弘靖傳》:“今天下無事,汝輩挽得兩石力弓,不如識一丁字。”
目不識丁的典故
唐朝幽州節度使張弘靖的部將韋雍和張宗厚經常在一起喝酒,那時天下太平,邊關沒有戰事,這些將士沒有事做。他們感慨:“如今天下太平,練武不如練文,你們能拉滿兩石的弓,還不如識一個字”。由于“個”與“丁”接近演變而成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目不識丁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不可勝舉 | 明 方孝孺《答俞景文》:“古之傳世者雖不可勝舉。” |
踏破芒鞋沒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8回:“往上一瞧,正是那日晚上地藏庵遇著的一群俊俏后生,心中歡喜不盡,暗說道:‘踏破芒鞋沒覓處,得來全不費工夫。’” |
橫眉冷對千夫指 | 魯迅《自嘲》:“橫眉冷對千夫指,俯首甘為孺子牛。” |
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 | 宋·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:“然則何時而樂耶?其必曰:‘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乎!’” |
金光閃閃 | 《新編五代史平話·唐史》:“面上金光閃閃,手中雪刃輝輝。” |
男女授受不親 |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男女授受不親,禮也。” |
不僧不俗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張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倘一時沒眼色,配著個不僧不俗如醉如癡蠢物,豈不誤了終身?” |
學而時習之 | 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子曰:‘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!” |
夫唱婦隨 | 《關尹子 三極》:“天下之理,夫者唱,婦者隨。” |
神出鬼入 | 《淮南子 兵略訓》:“善者之動也,神出而鬼行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