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其自流的成語故事

拼音tīng qí zì liú
基本解釋指不加約束、引導,聽任自由發展。
出處《淮南子 修務訓》:“聽其自流,待其自生,則鯀禹之功不立,而后稷之智不用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聽其自流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聽其自流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鋪張浪費 | 毛澤東《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講話》:“要勤儉建國,反對鋪張浪費,提倡艱苦樸素,同甘共苦。” |
翩翩起舞 | 唐 李白《高句驪》:“翩翩舞廣袖,似鳥海東來。” |
先聲奪人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昭公二十一年》:“軍志有之:先人有奪人之心,后人有待其衰。” |
進本退末 | 西漢 桓寬《鹽鐵論 本議》:“愿罷鹽鐵酒榷均輸,所以進本退末,廣利農業便也。” |
奇才異能 | 唐 吳兢《貞觀政要 擇宮》:“臣愚豈敢不盡情,但今未見有奇才異能。” |
視微知著 | |
廣闊天地 | 毛澤東《<在一個鄉里進行合作化規劃的經驗>一文按語》:“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,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。” |
流離轉徙 | 清 戴名世《周烈婦傳》:“與其婦翁皆賤業,兩人流離轉徙者久之。” |
擦肩而過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32回:“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。” |
一哄而起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:“地方上百姓動了公憤,一哄而起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