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筆成篇的成語故事

拼音xià bǐ chéng piān
基本解釋形容文思敏捷。同“下筆成章”。
出處三國 魏 曹植《王仲宣諫》:“發言可詠,下筆成篇。”
下筆成篇的典故
三國時期,曹操的小兒子曹植非常聰明,他讀過很多書,做文章是又快又好。曹操故意考他,曹操說自己能言出為論、下筆成文,可以當場作文。他們游覽完畢銅雀臺,曹植很快就寫出《銅雀臺賦》受到曹操的夸獎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下筆成篇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因循守舊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循吏傳序》:“光因循守職,無所改作。” |
痛痛快快 | 清·劉鶚《老殘游記續集遺稿》第一回:“依我看來,泰山是五岳之一,既然來到此地,索興痛痛快快的逛一下子。” |
星霜屢移 | 唐 高適《為東平薛太守進王氏瑞詩表》:“星霜屢移,書奏仍闕。” |
來去無蹤 |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八十一回:“拿著一條不短不長的金箍棒,來無影,去無蹤。” |
揮霍無度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102回:“因為兒子豹英一向揮霍無度,不敢交與他。” |
哀而不傷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八佾》:“子曰:‘《關雎》,樂而不淫,哀而不傷。’” |
銷聲匿跡 | 宋 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第11卷:“然畏穎川知之,遂旅游資中郡,銷聲斂跡,惟恐人知。” |
敏而好學 | 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子曰:‘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文也。’” |
朝令夕改 | 唐 元稹《授馬總檢校刑部尚書天平軍節度使制》:“有迎新送故之困,朝令夕改之煩,自非有為而為。” |
半路出家 | 《京本通俗小說 錯斬崔寧》:“先前讀書,后來看看不濟,卻去改業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