蓬頭垢面的成語故事

拼音péng tóu gòu miàn
基本解釋蓬:蓬草;散亂 ;垢:污穢;臟。形容頭發散亂臉上很臟。
出處《魏書 封軌傳》:“君子整其衣冠,尊其瞻視,何必蓬頭垢面,然后為賢?”
蓬頭垢面的典故
北魏時期,回族人封軌為人正直,喜歡學習,對儒家經典特有研究,他十分注意修飾打扮,有個不修邊幅的文人說有學問的人都不注重打扮。封軌回答道:“品行好的人更應注重整潔,并不是蓬頭垢面的人才能做賢人的。”那人悻悻而歸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蓬頭垢面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浪跡江湖 | 宋 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113卷:“某不能甘于寒苦,且浪跡江湖。” |
目光短淺 | 周克芹《許茂和他的女兒們》第一章:“這位精明的莊稼人思前想后,竟得出了一個目光短淺的結論。” |
翻箱倒柜 | 明 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:“翻箱倒籠,滿屋尋一個遍,那有些影兒。” |
富貴驕人 | 《陳書 魯悉達傳》:“悉達雖仗義任俠,不以富貴驕人。” |
喟然長嘆 | 《論語·子罕》:“顏淵喟然嘆曰:‘仰之彌高,鉆之彌堅。’” |
春風風人 | 漢 劉向《說苑 貴德》:“管仲上車曰:‘嗟茲乎,我窮必矣!吾不能以春風風人,吾不能以夏雨雨人,吾窮必矣。’” |
頓挫抑揚 | 宋 魏慶之《詩人玉屑 靖節 休齋論〈歸去來辭〉》:“陶淵明罷彭澤令,賦《歸去來》,而自命曰辭。迨今人歌之,頓挫抑揚,自協聲律,蓋其詞高甚。” |
臨危受命 | 三國 蜀 諸葛亮《前出師表》:“受任于敗軍之際,奉命于危難之間。” |
旁征博引 | 清 王韜《淞隱漫錄》:“生數典已窮,而女博引旁征,滔滔不竭,計女多于生凡十四則。” |
空口無憑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27回:“空口無憑的話,門生也不敢朝著老師來說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