跖狗吠堯的成語故事

拼音zhí gǒu fèi yáo
基本解釋比喻各為其主。
出處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齊策》:“跖之狗吠堯,非貴跖而賤堯也,狗固吠非其主也。”
跖狗吠堯的典故
戰國時期,齊國大臣田單不計較罵他的貂勃,備酒宴向貂勃請教錯在哪里?貂勃回答說跖犬吠堯并不是堯不圣明而是各為其主。田單把他推薦給齊王,齊王派他出使楚國,引起齊王9個寵臣的不滿而攻擊田單,貂勃慷慨陳詞救了相國田單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跖狗吠堯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一寸丹心 | 宋 楊萬里《誠齋集 卷十二 新除廣東常平之節感恩書懷》詩:“向來百煉今繞指,一寸丹心白日明。” |
喜笑顏開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:“又行了兩日,方到常山,徑入府中,拜謁顏太守。故人相見,喜笑顏開。” |
大惑不解 | 莊周《莊子 天地》:“大惑者,終身不解;大愚者,終身不靈。” |
烏合之眾 | 管仲《管子》:“烏合之眾,初雖有歡,后必相吐,雖善不親也。” |
勞民傷財 | 《元史 李元禮傳》:“而又勞民傷財,以奉土木。” |
主憂臣勞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越王勾踐世家》:“臣聞主憂臣勞,主辱臣死。昔者君王辱于會稽,所以不死,為此事也。” |
來蹤去跡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16卷:“陸婆向來也曉得兒子些來蹤去跡,今番殺人一事,定有干涉,只是不敢問他,卻也懷著鬼胎。” |
流離轉徙 | 清 戴名世《周烈婦傳》:“與其婦翁皆賤業,兩人流離轉徙者久之。” |
懸崖勒馬 | 元 鄭德輝《智勇定齊》:“呀,你如今船到江心補漏遲,抵多少臨崖勒馬才收騎。” |
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| 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