傾筐倒庋的成語故事

拼音qīng kuāng dào guǐ
基本解釋庋,放東西的架子。把大小箱子里的東西全部傾倒出來。比喻全部拿出來或徹底翻檢。
出處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賢媛》:“王家見二謝,傾筐倒庋;見汝輩來,平平爾;汝可無煩復往。”
傾筐倒庋的典故
東晉丞相王導給太尉郗鑒的女兒做媒,把侄兒王羲之介紹給她。郗鑒親自上王羲之家,別人指著東床坦腹的那個就是。謝安、謝萬經常去郗鑒家玩,郗鑒傾筐倒篋地款待他們,而對“話不投機半句多”的兩個妻舅卻比較冷淡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傾筐倒庋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及時應令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一回:“又忙著替孫子做了一套及時應令的棉袍褂,預備開賀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。” |
鑿壁借光 | 晉·葛洪《西京雜記》第二卷:“匡衡字稚圭,勤學而無燭,鄰舍有燭而不逮,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書映光而讀之。” |
棟梁之材 | 南朝 梁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賞譽》:“庾子嵩目和嶠,森森如千丈松,雖磊砢有節目,施之大廈,有棟梁之用。” |
奇才異能 | 唐 吳兢《貞觀政要 擇宮》:“臣愚豈敢不盡情,但今未見有奇才異能。” |
膽如斗大 |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蜀志·姜維傳》:“維妻子皆伏誅。”裴松之注引《世語》:“維死時見剖,膽如斗大。” |
敏而好學 | 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子曰:‘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文也。’” |
擦肩而過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32回:“后來彼此又擦肩而過。” |
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| 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?” |
萬里長城 | 《南史·檀道濟傳》:“道濟見收,憤怒氣盛,目光如炬,俄爾間引飲一斛,乃脫幘投地,曰:‘乃壞汝萬里長城!’” |
逆來順受 | 宋 無名氏《張協狀元》戲文第12出:“逆來順受,須有通時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