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篇累牘的成語故事

拼音lián piān lěi dú
基本解釋連:連接;篇、牘:古代寫字用的竹筒和木板;累:重疊、堆積。指采用過多的篇幅敘述一件事。形容文辭冗長。
出處《隋書 李諤傳》:“連篇累牘,不出月露之形;積案盈箱,唯是風(fēng)云之狀。”
連篇累牘的典故
李愕;字士恢,隋文帝時任治書侍御史,很有辯才,文章也寫得很好。他看到六朝以來的文章常常華而不實,決定上書給隋文帝,希望通過發(fā)布政令來改變當(dāng)時文風(fēng)。主意打定,他就著手去寫。李愕的《請正文體書》終于寫好了,他在上奏之前又看了一遍:書中從魏武帝、文帝、明帝說起,談到了他們祟尚文辭,不重視為君之道,只注重文辭華麗的雕蟲小技,下面的人跟著他們,在文辭華麗上大做文章,漸漸形成風(fēng)格,給后世帶來了惡劣的影響及危害,望當(dāng)今皇上能出政令改變文風(fēng)。,他覺得自己把要說的話都說清楚了,第二天,他就把奏章遞了上去。
隋文帝閱了李得的奏章,不住地點頭,當(dāng)看到“連篇累牘,不出月露之形;積案盈箱,唯是風(fēng)云之狀”時,心想;李愕說得對呀,現(xiàn)在的一篇篇文章,一箱箱案卷,談來談去,都離不開吟風(fēng)弄月,真是又長又累贅。這樣下去,世俗無論貴賤賢愚,都去吟詠風(fēng)花雪月,崇尚绔麗文風(fēng),追逐功名利祿,可怎么得了哇!于是他下令說:“把李愕的奏章頌示天下”。如以后寫來的奏章再刻意注意文風(fēng),定嚴(yán)加追究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連篇累牘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身無分文 | 司馬文森《風(fēng)雨桐江》第一章:“他現(xiàn)在是身無分文,靠那好心腸的女店主借錢度日。” |
進(jìn)種善群 | 清·張鶴齡《法人篇》:“且變法之后,而人亦有與之俱變者,此進(jìn)種善群之公例,而其效有操券決也。” |
將在軍,君命有所不受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孫子吳起列傳》:“臣既已受命為將,將在軍,君命有所不受。” |
大名鼎鼎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24回:“你一到京打聽人家,像他這樣大名鼎鼎,還怕有不曉得的。” |
說一不二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40回:“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還有個東閃西挪,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一不二。” |
將功補(bǔ)過 | 《晉書 王敦傳》:“當(dāng)令任不過分,役其所長,以功補(bǔ)過,要之將來。” |
遁世離俗 | 《楚辭·九章·悲回風(fēng)》“望大河之洲渚兮,悲申徒之抗跡”漢·王逸注:“申徒狄也,遇暗君遁世離俗,自擁石赴河,故言抗跡也。” |
龍騰虎躍 | 唐 嚴(yán)從《擬三國名臣贊序》:“圣人受命,賢人受任;龍騰虎躍,風(fēng)流云蒸,求之精微,其道莫不咸系天者也。” |
飲水思源 | 北周 庾信《征調(diào)曲》:“落其實者思其樹,飲其流者懷其源。” |
十全大補(bǔ) |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85回:“只見一個醫(yī)生在那里和他診脈,開了脈案,定了一個十全大補(bǔ)湯加減,便去了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