死不旋踵的成語故事

拼音sǐ bù xuán zhǒng
基本解釋旋踵:旋轉足跟,即后退。比喻不畏艱險,堅決向前。亦比喻極短時間內即死去。
出處《戰國策 中山策》:“當此之時,秦中士卒,以軍中為家,將帥為父母,不約而親,不謀而信,一心同功,死不旋踵。”
死不旋踵的典故
東漢桓帝時代,宦官專權,與大官僚集團斗爭十分激烈。世家豪族李膺做司隸校尉時,宦官頭子張讓的弟弟張朔做野王(現在河南省沁陽縣)縣令,貪贓枉法,兇暴殘民,甚至殺戮孕婦。張朔害怕受到李膺的懲罰,于是畏罪逃到張讓家里,躺在一根空心的屋柱內。李膺知道這個情況后,親率役卒,沖進張讓家里,砍破屋柱,把張朔捉來殺了。張讓向桓帝告狀,桓帝召李膺進宮,責問他為什么不先請示就把張朔處以死刑。李膺回答說:“現在我到任已經10天了,怕犯了積壓案件的過失,想不到竟得了辦案快的罪名。我自知有罪,死期就在眼前,但我并不懼怕(原文是“誠自知釁責,死不旋踵”),特請寬限5天,讓我把那些壞蛋懲辦完,卸了任再來受刑。”桓帝聽了,回頭對張讓說:“這是你弟弟罪有應得,司隸校尉有什么過錯?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死不旋踵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拉幫結伙 | 章詒和《往事并不如煙·君子之交》:“看著同學三三兩兩地閑聊天,拉幫結伙地搞活動,就好像一支行進中的浩蕩隊伍單把我拋撇在外頭。” |
胸無大志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36章:“至于回、革等人,實系凡庸之輩,胸無大志,三年來觀望風色,動搖不前。” |
謹小慎微 | 漢 劉安《淮南子 人間訓》:“圣人敬小慎微,動不失時。” |
不辱使命 |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三章:“壽昌大笑起來,掉頭對著立群說:‘不辱使命!’” |
自我批評 | 鄧小平《在北方局黨校整風動員會上的講話》:“我們不但要有自我批評的精神,還要有批評的精神。” |
酒囊飯袋 | 宋 陶岳《荊湖近事》:“馬氏奢僭,諸院王子仆從烜赫,文武之道,未嘗留意。時謂之酒囊飯袋。” |
金光閃閃 | 《新編五代史平話·唐史》:“面上金光閃閃,手中雪刃輝輝。” |
德容言功 | 語出《禮記·昏義》。見“德言容功”。 |
天之驕子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匈奴傳上》:“南有大漢,北有強胡。胡者,天之驕子也。” |
流離顛沛 | 宋 洪邁《容齋續筆 杜老不忘君》:“前輩謂杜少陵當流離顛沛之際,一飯未嘗忘君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