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山四應的成語故事

拼音qún shān sì yìng
基本解釋應:應和。四面群山紛紛響應。比喻一聲號召,人們群起響應。
出處朱自清《論標語口號》:“為的是‘發聾振聵’,是‘群山四應’,是人民的覺醒與起來?!?/p>
暫未找到成語群山四應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群山四應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屈指可數 | 唐 韓愈《憶昨行和張十一》:“自期殞命在春序,屈指數日憐嬰孩?!?/td> |
大有可為 | 清 李寶嘉《文明小史》:“地方雖一千余里,仙民成俗,大有可為?!?/td> |
草菅人命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11卷:“所以說為官做吏的人,千萬不要草菅人命,視同兒戲!” |
云天霧地 | 周立波《山鄉巨變》上三:“田里功夫,他比你爸爸還強一色。就是有點面胡,吃了酒,尤其是有點云天霧地。” |
庖丁解牛 | 先秦 莊周《莊子 養生主》:“庖丁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觸……” |
心急如焚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17回:“我越發覺得心急如焚,然而也是沒法的事,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。” |
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 | 清·張岱《與祁世培》:“丑媳婦免不得見公姑,緬焉呈面,公姑具眼,是妍是丑,其必有以區別之也。” |
大千世界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希運禪師》:“長老身材勿量大,笠子太小生。師云:‘雖然如此大千世界總在里許?!?/td> |
專心一志 | 先秦 荀況《荀子 性惡》:“今使涂之人伏術為學,專心一志,思索熟察,加日縣久,積善而不息,則通于神明,參于天地矣?!?/td> |
不能自拔 | 《宋書 江夏王義恭傳》:“世祖前鋒至新亭,劭挾義恭出戰,恒錄在左右,故不能自拔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