毀方瓦合的成語故事

拼音huǐ fāng wǎ hé
基本解釋毀去棱角,與瓦礫相合。比喻屈己從眾,君子為道不遠離于人。后指毀棄自己的原則,迎合世俗。
出處語出《禮記·儒行》:“慕賢而容眾,毀方而瓦合,其寬裕有如此者。”鄭玄注:“去己之大圭角,下與眾人小合也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毀方瓦合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毀方瓦合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十全十美 | 清 陳朗《雪月梅傳》:“賢侄出門也得放心,豈不是十全十美。” |
放牛歸馬 | 《尚書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歸馬于華山之陽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 |
憂喜交集 | |
多才多藝 | 《尚書 金滕》:“予仁若考,能多材多藝,能事鬼神。” |
死要面子 | 張潔《沉重的翅膀》:“你知道爸爸死要面子,絕不會把這些事往外講。” |
首身分離 | 《戰國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頤,首身分離。” |
一指蔽目,不見泰山 | 謝覺哉《關于獨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體的事,不管好處多大,總是‘一指蔽目,不見泰山’。” |
裾馬襟牛 | 唐韓愈《符讀書城南》詩:“人不通古今,馬牛而襟裾。” |
兄弟鬩于墻,外御其侮 | 《詩經·小雅·常棣》:“兄弟鬩于墻,外御其侮。” |
犀牛望月 | 《關尹子 五鑒》:“譬如犀牛望月,月形入角,特因識生,始有月形,而彼真月,初不在角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