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崩川竭的成語故事

拼音shān bēng chuān jié
基本解釋亦作“山崩水竭”。山岳崩塌,河川干枯。古代認為是重大事變或其征兆。
出處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國語·周語》:“夫國必依山川。山崩川竭,亡之征也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山崩川竭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山崩川竭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痛不欲生 | 宋 呂大鈞《吊說》:“其惻怛之心、痛疾之意不欲生。” |
革風易俗 | |
安內攘外 | 漢 張仲景《傷寒論 太陽病上》:“甘草甘平,有安內攘外之能。” |
鷹擊長空 | 毛澤東《沁園春·長沙》詞:“ 鷹擊長空,魚翔淺底,萬類霜天競自由。” |
余波未平 | |
勞民傷財 | 《元史 李元禮傳》:“而又勞民傷財,以奉土木。” |
敏而好學 | 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子曰:‘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文也。’” |
肝膽欲碎 | |
不三不四 | 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五卷:“可見元宵之夜,趁著喧鬧叢中干那不三不四勾當的,不一而足。” |
鐵面無私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45回:“我想必得你去作個‘監社御史’,鐵面無私才好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