釜中游魚的成語故事

拼音fǔ zhōng yóu yú
基本解釋在鍋里游著的魚。比喻處在絕境中的人。也比喻即將滅亡的事物。
出處《后漢書·張綱傳》:“若魚游釜中,喘息須臾間耳。”
釜中游魚的典故
張綱是東漢人,為人剛直不阿。
當時的大將軍梁冀貪贓枉法、殘害忠良,他的妹妹是皇太后和皇后,他的親信遍布朝廷,沒有人敢得罪他。
一次朝廷任命張綱和另外7人為監察史,別人都出外去巡查。張綱說:“豺狼當道,為什么要去查問狐貍呢?”他直言上書皇上,揭露梁冀的十五條罪狀。滿朝百宮為之震驚,但梁冀的勢力太大,皇帝也奈何不得。從此,梁冀對張綱恨之入骨。
不久,廣陵張嬰率眾造反,殺了刺史, 活躍在揚州和徐州之間,朝廷也沒辦法。梁冀借刀殺人,派張綱去廣陵當太守。張綱也不害怕,只帶著十幾名隨從就上任了。上任后,張綱親自去勸說張嬰,向他表示了皇恩浩蕩,也表示要懲辦貪官污吏。張嬰被張綱的誠意說服了,哭泣著說:“我們只是因為生活所迫才相聚起事的,就好像在鍋里游的魚兒,很快就會死亡,我們愿意歸順朝廷。”朝廷接受了他們的投降,從此廣陵太平無事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釜中游魚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刻骨銘心 |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長史書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銘刻心骨。” |
鬼爛神焦 | 唐 韓愈《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》:“截然高周燒四垣,神焦鬼爛無逃門。” |
人心歸向 | 《晉書·熊遠傳》:“人心所歸,惟道與義。” |
躡手躡腳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九回:“周瑞家的會意,忙著躡手躡腳的往東邊屋里來,只見奶奶拍著大姐兒睡覺呢。” |
朝令夕改 | 唐 元稹《授馬總檢校刑部尚書天平軍節度使制》:“有迎新送故之困,朝令夕改之煩,自非有為而為。” |
安步當車 |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齊策四》:“晚食以當肉,安步以當車,無罪以當貴,清靜貞正以自虞。” |
藏形匿影 | 《鄧析子 無厚》:“君者,藏形匿影,群下無私。” |
火燭銀花 | 宋 朱淑真《元夜》詩之三:“火燭銀花觸目紅,揭天鼓吹鬧東風。” |
紛亂如麻 | |
今是昨非 | 晉 陶潛《歸去來兮辭》:“實迷途其未遠,覺今是而昨非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