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破人亡的成語故事

拼音jiā pò rén wáng
基本解釋家園被毀;親人死亡。形容家庭慘遭不幸。
出處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元安禪師》:“師曰:‘家破人亡,子歸何處?’”
暫未找到成語家破人亡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家破人亡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坐薪懸膽 | 《金史 術(shù)虎筠壽傳》:“中都食盡,遠棄廟社,陛下當坐薪懸膽之日,奈何以球鞠細物動搖民間。” |
冰解的破 | 清 曾國藩《<經(jīng)史百家簡編>序》:“惟校讎之學,我朝獨為卓絕,干嘉間巨儒輩出,講求音聲故訓,校勘疑誤,冰解的破,度越前世矣。” |
太歲頭上動土 | 元 無名氏《打董達》第二折:“我兒也,你尋死也,正是太歲頭上動土哩!” |
取長補短 | 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今滕絕長補短,將五十里也,猶可以為善國。” |
將功補過 | 《晉書 王敦傳》:“當令任不過分,役其所長,以功補過,要之將來。” |
千錘打鑼,一錘定音 | 郭澄清《大刀記》第十章:“千錘打鑼,一錘定音——隊長,你就決定吧。” |
鬼爛神焦 | 唐 韓愈《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》:“截然高周燒四垣,神焦鬼爛無逃門。” |
名重一時 | 宋·釋惟白《續(xù)傳燈錄》卷二十七:“師住徑山時,名重一時,如侍郎張公子韶,狀元汪公圣錫少卿、馮公濟川俱問道。” |
無時無刻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:“自是行忘止,食忘餐,卻像掉了一件東西的,無時無刻不在心上。” |
目不忍見 | 《廣東軍務記》:“真為目不忍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