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肩接踵的成語故事

拼音bǐ jiān jiē zhǒng
基本解釋肩碰肩,腳跟腳。形容人多擁擠或接連不斷。
出處清 戴名世《<小學(xué)論選>序》:“天下之謬悠庸?fàn)€者,比肩接踵,不可勝數(shù)。”
比肩接踵的典故
楚靈王知道晏嬰長得矮小,就和大臣們定計,想戲辱他。
晏嬰到了楚國郢都,可是城門緊閉。一個楚國的衛(wèi)兵把晏嬰領(lǐng)到一扇新開的小門前,請他從小門進(jìn)城。晏嬰冷笑一聲,說:“這是狗洞,出使狗國從這兒進(jìn);我出使楚國,怎能從這里進(jìn)!”楚靈王反被晏子戲辱,只得大開城門,迎晏嬰進(jìn)城。
楚靈王還想戲弄晏嬰,在接見時,第一句話就問:“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?”晏嬰大聲回答:“我國京城行人比肩接踵,怎么說沒有人?”楚靈王笑著說:“既然有人,為什么叫你這個矮子出使我國呢?”晏嬰嘆口氣說:“我國那些體面能干的使臣,到有賢君的國家去了。”晏嬰加重語氣說:“像我這樣無用的人,只好來見你了。”
“比肩接踵”成語由此而來。肩并肩,腳尖靠著腳跟,形容人多擁擠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比肩接踵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阿諛奉承 | 明 東魯古狂生《醉醒石》第八回:“他卻小器易盈,況且是個小人,在人前不過一味阿諛奉承。” |
大有可為 | 清 李寶嘉《文明小史》:“地方雖一千余里,仙民成俗,大有可為。” |
寧為雞口,無為牛后 | 西漢 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 韓策一》:“臣聞鄙語曰:‘寧為雞口,無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異于牛后?” |
羅掘一空 | 蔡東藩、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30回:“是時寧城已羅掘一空,急切不得巨款,沒奈何任他所為。” |
舊地重游 |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一章:“廣州,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,我是住過三個多月的,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舊地重游了。” |
將功補(bǔ)過 | 《晉書 王敦傳》:“當(dāng)令任不過分,役其所長,以功補(bǔ)過,要之將來。” |
臭名遠(yuǎn)揚(yáng) | 《宋書 劉義真?zhèn)鳌罚骸鞍杠囼T將軍義真,兇惡之性,爰自稚弱,咸陽之酷,臭聲遠(yuǎn)播。” |
自強(qiáng)不息 | 《周易 乾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(qiáng)不息。” |
敏而好學(xué) | 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子曰:‘敏而好學(xué)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文也。’” |
壞法亂紀(jì)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禮運(yùn)》:“故天子適諸侯,必舍其祖廟,而不以禮籍入,是謂天子壞法亂紀(jì)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