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曠神怡的成語故事

拼音xīn kuàng shén yí
基本解釋心境開闊;精神愉快。曠:空闊;怡:愉快。
出處宋 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:“登斯樓也,則有心曠神怡,寵辱皆忘,把酒臨風,其喜洋洋者矣。”
心曠神怡的典故
岳陽樓在現在湖南省的岳市,也就是原舊縣城的西門城樓。該樓高三層,向下可看到波光粼粼的洞庭溯。此樓初建于唐朝初 年,到北宋年間又加以重修。
膝子京和范仲淹是好朋友:他們兩個都在公元1015年考取進士。公元1044年(宋仁宗慶歷四年)膝子京擔任了岳州知州,次年就 重修岳陽樓,并請好友范仲淹為他寫篇文章,來記敘這件事。范仲淹就欣然接受了好友的請求,寫成了《岳陽樓記》這篇傳誦千古的文章。文中寫到了在不同的時令、氣候條件下,登上岳陽樓所看到的景 色和不同的感受。
“至若春和景明,……登斯樓也,則有心曠神怡,寵辱偕忘,把酒臨風,其喜洋洋者矣。”寫的就是在春風和暖,陽光明媚的時候登上岳陽樓所看到的景色。通過寫上一自然段“若夫淫雨霏霏……登斯樓也,則有去國懷鄉,憂讒畏譏,滿目蕭然,感極而悲者矣。”形成對比。這時,你就會覺得心胸開闊,豁然開朗,精神十分愉快;這時,所有的一切榮辱得失都會忘記得一干二凈,你再端起灑杯,在陽光的沐浴下,清風的吹拂下,舉杯暢飲,這樂趣,真是無窮無盡??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心曠神怡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此一時彼一時 | 語出《孟子 公孫丑下》:“彼一時,此一時也。五百年必有王者興,其間必有名世者”。 |
識文斷字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38回:“當著人家識文斷字的人兒呢?別掄葷,看人家笑話?!?/td> |
合浦珠還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循吏傳 孟嘗》:“(合浦)郡不產谷實,而海出珠寶,與交阯比境……嘗到官,革易前敝,求民病利。曾未逾歲,去珠復還,百姓皆反其業?!?/td> |
憂喜交集 | |
靡所底止 | 《詩經·小雅·祈父》:“胡轉予于恤,靡所底止。” |
刑期無刑 | 語出《書 大禹謨》:“刑期于無刑?!?/td> |
掉以輕心 | 唐 柳宗元《答韋中立論師道書》:“故吾每為文章,未嘗敢以輕心掉之?!?/td> |
昂首挺胸 | 《上饒集中營 浩氣長存》:“個個視死如歸,堅貞不屈,昂首挺胸站在那里?!?/td> |
舉善薦賢 |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一百二十回:“舉善薦賢,乃美事也;卿何薦人于朝,即自焚其奏稿,不令人知耶?” |
空費詞說 |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卷三十三:“仆有一計,于兄甚便。只恐兄溺 枕席之愛,未必能行,使仆空費詞說耳!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