絕長補短的成語故事

拼音jué cháng bǔ duǎn
基本解釋絕:切斷。把長的部分切下來;補充短的。指用多余的來彌補不足。比喻事物長短相濟。
出處先秦 孟軻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今滕,絕長補短,將五十里也,猶可以為善國。”
絕長補短的典故
戰國時期,滕文公從楚國路經宋國時會見孟子,孟子給他講一些人性本是善良的道理,勉勵他要以堯舜之道治理天下,還要他截長補短,發揮地區優勢,以仁政來治理天下,滕國可以成為一個強國。滕文公聽了孟子的言論未置可否,只是微笑應付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絕長補短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迷而不反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鐘會傳》:“若偷安旦夕,迷而不反,大兵一發,玉石皆碎。” |
物美價廉 | 清 吳趼人《近十年之怪現狀》第十回:“蘇州有個朋友寫信來,要印一部書。久仰貴局的價廉物美,所以特來求教。” |
春風化雨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盡心上》:“有如時雨化之者。” |
亭亭玉立 | 《北齊書 徐之才傳》:“白云初見空中有五色物,稍近,變成一美婦人,去地數丈,亭亭而立。” |
畏縮不前 | 宋 魏泰《東軒筆錄》第七卷:“唐子方始彈張堯佐,與諫官皆上疏。及彈文公,,則吳奎畏縮不前,當時謂拽動陣腳。” |
物盡其用 | 馬烽《典型事例》:“這倒是人盡其才,物盡其用,兩全其美。” |
羅掘一空 | 蔡東藩、許廑父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30回:“是時寧城已羅掘一空,急切不得巨款,沒奈何任他所為。” |
河魚腹疾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二年》:“河魚腹疾,奈何?” |
奇才異能 | 唐 吳兢《貞觀政要 擇宮》:“臣愚豈敢不盡情,但今未見有奇才異能。” |
斗唇合舌 | 南唐·劉崇遠《金華子雜編》卷上:“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,而更學斗唇合舌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