飛揚跋扈的成語故事

拼音fēi yáng bá hù
基本解釋飛揚:放縱;跋扈:蠻橫;霸道。原指驕橫放肆;不受約束。現形容氣焰囂張;目中無人。
出處《北史 齊紀上 高祖神武帝》:“景專制河南十四年矣,常有飛揚跋扈志。”
飛揚跋扈的典故
南北朝時期,北魏定州刺史投靠高歡,高歡死后,他又率兵歸降南朝梁武帝蕭衍。不久發動了叛亂,攻陷梁都建康,改國號漢。他每次出兵作戰均要屠城,下令不許兩人以上交談,搞得民怨沸騰。湘東王蕭鐸出兵擊敗侯景,殺了這個飛揚跋扈的人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飛揚跋扈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離題萬里 | 毛澤東《反對黨八股》:“其結果,往往是‘下筆千言,離題萬里’,仿佛像個才子,實則到處害人。” |
皆大歡喜 | 《金剛經 應化非真分》:“聞佛所說,皆大歡喜,信受奉行。” |
婦人醇酒 | 語出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:“秦數使反閒……公子(無忌)自知再以毀廢,乃謝病不朝,與賓客為長夜飲,飲醇酒,多近婦女,日夜為樂者四歲,竟病酒卒。” |
裾馬襟牛 | 唐韓愈《符讀書城南》詩:“人不通古今,馬牛而襟裾。” |
一塌糊涂 | 清 曾樸《孽海花》:“與其顧惜場面,硬充好漢,到臨了弄的一塌糊涂,還不如一老一實,揭破真情,自尋生路。” |
時易世變 | 晉 魯褒《錢神論》:“當今之急,何用清談?時易世變,古今異俗。” |
漚沫槿艷 | 《太平廣記》第351卷:“某非獵食者,哀君情切,因來奉救。漚沫槿艷,不必多懷。” |
有權有勢 |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22卷:“從來有權有勢的,多不得善終,都是如此。” |
忠臣不事二君,貞女不更二夫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田單列傳》:“忠臣不事二君,貞女不更二夫。齊王不聽吾諫,故退而耕子野。” |
風和日麗 | 清 吳趼人《痛史》:“是日風和日麗,眾多官員,都來祭奠。” |